發行人:朱文儀主任暨所長

編輯:王惠芳、黃宏霖

2013第3期 發行日期: 2013/6/26


本  期  索  引


回到電子報目錄

工管系暨商研所榮譽榜

孫運璿先生管理紀念講座-徐重仁董事長演講”一生感動、一生青春”

Speech:Leader-based Joint Procure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Analysis

雲端應用系統與服務平台發展趨勢座談會

盤點國家戰略缺口論壇:ICT Ecosystem創新再造與產業加油

職涯講座系列--全球產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

企業參訪--百聞不如一見的寶僑家品P&G配銷中心

活動照片:2013畢業典禮、課程說明會

重要活動預告
全國管理之鑰暑期活動時間:7/8~11


編者按:2013第3期電子報能順利出刊,要非常感謝張雅雯、郭欣慈、羅美蘭、吳宣儀、曾奕力、蔡豐謙、蔡健一等同學鼎力協助,成就本期精彩豐富的報導,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工管系暨商研所榮譽榜


 

國立臺灣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企管組得獎名單

一年級

二年級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B01701116

吳宇平

B00701222

李庚翰

B01701130

林千禾

B00701143

董孝誠

B01701163

陳莞弦

B00701139

何帝儀

B01701173

許正怡

B00701160

唐立人

三年級

四年級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B99701106

許維峰

B98701123

游曉琪

B99701150

李韻坊

B98701122

周怡瑛

B99701120

陳孟韓

B98701148

李翊雯

B99305044

張文瑄

B98701153

陳韋豪

科管組得獎名單

一年級

二年級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B01701232

 

B00701230

唐誥群

B01701225

張倩瑜

B00701203

林貞佑

三年級

四年級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B99701234

邱天禪

B98701238

高以德

B99701237

陳盼如

B98701223

胡巧函

B99102088

簡睿君

B98701212

陳威宏

 

 

 

 專題一 孫運璿先生管理紀念講座-流通業教父徐重仁演講

一生感動一生青春                         商研所碩二  張雅雯


本系所孫運璿先生管理紀念講座非常榮幸邀請到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徐重仁先生於 102年4月26日星期五晚間,蒞臨臺大管理學院演講。徐董事長以「一生感動一生青春」為題,以自己經營統一超商的經驗及智慧引導臺大莘莘學子們,分享如何以愛心、耐心以及關心建立專業經理人與同仁、總公司與加盟主,以及企業與社會共存共榮的關係,並思考如何以企業倫理的觀點為台灣的商業服務業開創新局。

徐重仁董事長出生於台南市,目前擔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1977 年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流通經濟碩士學位後,進入統一企業,2012 年六月退休,在統一超擔任總經理長達二十六年的時間。徐重仁董事長在統一企業服務期間,將統一超商改造為全台最大的零售集團,不斷在流通事業版圖開疆闢土的成功者形象,使徐重仁先生素有「流通業教父」之稱,多年職涯中所創造的成就已蔚為一則傳奇。2012 年六月自統一超退休後,徐重仁先生目前透過寫作方式將工作三十五年經營統一超的心法,分享給從製造轉型服務的台灣社會,更希望藉由他豐富而成功的社內創業經驗,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追求自己的事業。

講座當天許多師生、EMBA學生以及校外來賓、粉絲團蜂擁而至,就為了一睹徐董事長的風采,聆聽精彩演講,即使講座開始以後,人潮仍不斷湧現,全場座無虛席一位難求。

        以下是「一生感動一生青春」演講內容部分摘錄:   

湯副校長,還有朱所長、前所長蔣明晃教授、各位同學大家晚安,今天真的非常開心來到臺大管理學院和各位見面。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湯副校長的致詞,因為這七年來我將自己的一點心得,出版了一本書,也就是「一生感動,一生青春」這樣一本青春筆記,非常感謝湯副校長特別幫我寫了一篇序,結果,這本書暢銷大賣,因此在這裡,要非常、非常的感謝湯副校長鼎力協助。

我想,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理想,我記得在1970年代當時的大學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進步,尤其是對學生的輔導或職涯的發展協助,事實上在那個時代是很匱乏的,不像現在各方面都這麼的豐富,在座的您們都是非常幸福的一個世代。勉勵你們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青春歲月,在這樣優渥的環境好好掌控時間,充實自己並立定志向,設定高遠目標,越早立定志向,出了社會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我1973年到了日本之後,隔年日本的便利商店從美國引進開了第一家店,這家店開的位置剛好離我住的宿舍很近,每次途中經過這家店,都一定會進去繞一圈再出來,在我心中就想說,將來說不定可以在台灣開創像這樣的一個商店。

那家商店的老闆知道我是從台灣來的留學生,聽了我的想法以後,很積極教導我。就在1977年回到台灣之後,剛好有一個機會進入到統一集團,當時的統一團是一個以食品為主體的一家企業,在發展策略上不會碰及到零售的相關產業,正好當時接觸到統一集團的高總經理,在見面時,我便提出了這樣一個商業模式,他聽了以後,覺得滿有興趣的,後來請我去統一上班。

我不停地在想,怎樣把日本看到的便利商店情境,延伸到台灣來,所以,我就開始著手整個便利商連鎖事業計劃,計劃做出來後,提交到董事會,董事會通過此議案,並在1978年成立了統一超商公司,但這家公司營業四年後就結束,變成了統一超商的一個事業部。在整個過程中,我是主要負責規劃的人員,當時會失敗,雖然是有很多大環境的因素導致,但是身為一個負責人,失敗了,當然要面壁思過,我不斷思考為什麼這套模式在美國和日本都可以成功,但在台灣卻做不出來?

幾年後,遇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於是我們決定要從頭開始,開設便利商店。首先,把開店的位置移到人潮較多的十字路口等,而不像過去是開在巷子口,很難讓顧客留下印象,這是轉虧為盈的第一點。

第二點則是思樂冰,在座有吃過思樂冰的各位,您們都是7-11的救星,在當時家庭主婦都不太買7-11便利商店裡面賣的東西,我就把念頭一轉,轉到鎖定小小孩童的市場,小朋友通常都比較喜歡新奇、有趣的東西,如果能推出吸引小朋友的產品,那也就能順勢吸引這些小孩的父母親陪他們一起過來。

在當時,我和可口可樂洽談,尋求他們的協助來添增這部昂貴的機器設備,提議由他們出資機器設備,我則是跟他們買糖漿,一起將這個模式推廣出去。在這個計畫剛推出過程中,在廣告上的行銷也做得滿成功的,業績也一路直上。

接著推出「大亨堡」和「大燒包」,持續加入這樣的產品,讓很多的學生和年輕的族群對7-11有一個認知,慢慢朝這方向去調整商品的結構。從一開始剛回來的三十家店,到後來增設到一百家店,整個7-11事業就翻轉了,其實很少人知道這樣一個成功的秘辛過程。

再來談談引進Starbucks的經過我當初也不懂什麼Starbucks,十幾年前看到日本的財經新聞,談到美國的Starbucks引進日本後,產生很大的迴響。一般來講,報紙看看也就過去了。但是我就奇怪怎麼Starbucks這麼厲害,很有興趣就去觀察看看。於是就飛到日本去觀察第一家StarbucksStarbucks是設在很繁華的銀座,本質跟Ucc、真鍋咖啡這種是不一樣的。我也很好奇美國發展得怎麼樣,於是,我就去美國看Starbucks是長什麼樣。結果,找半天都找不到,原來美國的Starbucks是躲在社區旁邊的一個小商店旁邊,發現原來美國人跟日本人或臺灣人和咖啡是不一樣的。通常美國人是在家裡很無聊很悶的時候,就去附近商場走一走,順便喝杯咖啡慰勞自己一下。所以品牌到了不同的地方,就要思考如何將它本土化。

大家應該都有使用過博客來吧?博客來原來是一家快要倒閉的公司,在將近十五年前的時候,博客來兩個股東向我說公司經營得不是很好。希望我們投資給予協助,後來想一想,已經從美國得知資訊,知道可用線上商店的是Amazon。但是當時臺灣或日本都還沒有甚麼成長,個人覺得這是一個世界潮流,為什麼臺灣會做不起來 在投資之後,開始想怎麼去做,如何把實體的店跟虛擬結合在一起,事業要成功,一開始得在腦海中有塊拼圖,缺了一塊什麼,我們便補足什麼。

世界有的好品牌、好產品,為什麼我們沒有,就把他補上去。任何的事業,無論是引進人家的品牌也好,或是自創的品牌也好,基本上我個人也不是什專家,但是我很有好奇心,很喜歡看世界的潮流、發展的趨勢。會去思考美國是什麼、有什麼日本是什麼、有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然而臺灣和美國、日本的差距又在哪裡如何去補足他。這個就是經營事業的很簡單的一個概念。

雖然在我學生時代,半工半讀過程很辛苦,但這一切讓我養成了堅忍不拔的毅力,所以,我想鼓勵各位同學,不論您未來從事任何行業,一定要多去實際體驗,實際打工的過程,除了賺取鐘點費和對工作了解以外,更重要的是磨練你的戰鬥力以及意志、能耐,未來面對到各種的挑戰時,回想起這段打工辛苦的經歷,會發現沒有什麼難關是克服不了的!!

最後,徐董事長分享自身留學日本以及打工創業的經驗,並以「用心就有用力的地方」一席話作演講結尾,鼓勵學子勇敢熱情追尋自己的夢想,要有不怕苦接受磨練的精神。最後在Q&A時,徐董事長更以幽默詼諧的方式為全體來賓釋疑解惑,其中有一位同學請教統一超商Open將的由來時,徐董事長以幽默逗趣的方式回答,引發全場觀眾數度開心鼓掌、歡笑聲不絕於耳,為這一場精彩溫馨的演講,畫下圓滿的句點。


 專題二 Speech:Leader-based Joint Procure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Analysis

採購聯盟機制與談判策略                           博士班 郭欣慈


2013528日中午,十分感謝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徐寧(Prof. Vernon Hsu),在商研所郭佳瑋教授邀請下,為本所博士班舉行的學術演講,講題:Leader-based Joint Procure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Analysis。探討聯合採購機制形成的動機以及如何運用該策略與供應商談判的議題。

Vernon Hsu徐寧教授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即在當地教書,於2009年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business school。徐教授致力於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應用最適化理論於作業管理以及資訊系統等相關研究議題。而在學術貢獻上,文章常刊登於Management Sciencefirst tier期刊,為一出色且值得學習的學者。

首先,Leader-based Joint Procurement (LJP)即是有相同原物料採購需求的買方們,透過聯盟合作方式,推舉出一個談判者,代表該聯盟去跟供應商議價,最後再各自生產商品到市場上販售。然而,我們比較關心的課題是,此採購聯盟機制的形成,以及與供應商談判的過程。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何謂LJP,在此介紹一個業界的實際案例:中國境內23家電解鋁企業組織的氧化鋁採購聯盟經過商討,電解鋁企業停止單獨與國外供應商的所有現貨談判,轉而由中國鋁業集團和中國五礦有色金屬公司代表該聯盟同海外氧化鋁供應商進行談判,其中,五礦公司代表14家左右,其餘企業由中鋁代表。而如果在協商過程中面臨破局時,企業將如何因應也是一門大學問,目前實務上的做法是採購聯盟將私下達成減產百分之十的協議,並拒絕單獨與供應商談判,也就是採取“credible commitment”,進而逼迫供應商不得不回頭與聯盟代表協商。 

分析聯盟的形成機制過程中,包含三項關鍵性研究問題:

1.   How does “credible commitment” work in joint procurement?

2.    What is the most suitable transfer price/allocation mechanism?

3.    Who should be the leader of the alliance?

接下來將透過Generalized Nash Bargaining (GNB)模型,逐一解決上述議題。該模型假設有兩家獨立公司經由博弈來獲取最高利潤的商品,其中包含兩個重要假設前提,分別是在聯合採購談判前的需求未知,還有一個是充分掌握對方所有訊息。建立數學模型過程一共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為聯盟之間如何決定transfer price,此為零售價格的函數,可用來分配聯合採購利潤,第二階段則是聯盟與供應商所協調出的零售價格。為了能夠順利求出第一階段的最佳解,該模型假設transfer price函數非遞減以及可微分,其所決定的最適化transfer price為一固定價格,好處是可以降低談判的道德風險。而在推導過程中,如果考慮” credible commitment”將使得聯盟會員的整體利潤上升。至於最佳談判聯盟代表的決定,藉由模型推論應該由兩者中較小一方當選。

這次演講真是收穫良多,感謝Hsu教授帶來的精彩演講,講授關於採購聯盟如何有效制定談判策略有了新思維。此外,能運用賽局模型解決經濟問題,的確也開拓另一個新的視野。在此由衷感謝郭佳瑋教授的大力邀請,謝謝大偉助教辛苦安排相關的行政作業,以及演講完畢後,更感謝能夠藉由系所電子報的整理潤稿,將粗淺學習心得分享給各位。


 專題三 雲端應用系統與服務平台發展趨勢座談會

落實綠色節能、推動優質平價之服務                商研所碩二  曾奕力


6月7日下午假台大管院一號館玉山國際會議廳舉辦「雲端應用系統與服務平台發展趨勢座談會」,座談會主要是由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行政院雲端運算應用與產業發展推動辦公室主辦,並由台大商研所、財團法人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產業電子化運籌管理學會共同協辦,經濟部工業局指導,產官學三方合作學術研討會。

會議主要目的是要闡明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計算的新模式,透過網際網路的運算與服務,為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依需求即取的計算與服務。「雲端運算」不僅可提供使用者更妥善的服務,對企業而言,更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與風險。為因應雲端技術發展與應用趨勢,促進產業創新經營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擬透過研討會活動的舉行,有效凝聚政府與業者對於推動優質平價之雲端的應用與服務之共識。

座談會一開始,首先由代表行政院雲端運算推動辦公室的劉龍龍主任、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理事長游張松、經濟部工業局謝戎峰科長開幕致詞,接著由東吳大學楊欣哲教授、台灣微軟劉念臻總經理以及鼎新集團周忠信技術長,主要談論的議題是如何將雲端運算的技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藉此為政府、社會大眾、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劉龍龍主任即帶出雲端運算應用與產業發展方案的目的,他強調雲端的運用替社會帶來的價值共分成三個層面,分別為基礎建設層(Infrastructure)、中介平台層(Platform)與應用層(Application),在基礎建設層面而言,主要是雲端帶來經濟、節能的軟硬體方案,強調技術能力及市場與行銷;在中介平台層方面,雲端扮演的角色則是鉅量資料與分散式處理的工具,強調技術能力;最後在應用層的部分,雲端的應用則提供大尺度、資料分享、流程整合與資料應用基礎服務,強調創意與協調整合。

當然,除了雲端計算的目的,劉主任也特別強調雲端計算的遠景,他認為,希望未來能夠便民的政府雲端應用,進而促成雲端運算觀念與技術普及化,並發揮雲端運算建設的綠色節能與成本節約效益,此外,他也希望未來雲端運算之應用可以普及化,讓台灣發展成為政府、企業與個人高度使用雲端服務之先進雲端應用典範輸出國。

而基於上述的目的與遠景,其相對應的推動策略,包括了:推動民眾有感應用、奠定系統軟體基礎、發揮綠色節能效率、落實雲端基礎建設、建構創新應用之開發能量,以上均兼顧了「應用價值」與「產業與經濟產值」,好處非常多,例如零機房維護,大量節省伺服器成本,推出新的服務、新的商業模式,延伸至兩岸全球潛在客戶,也為雲端運算應用與產業發展之推動策略。

劉主任亦強調雲端計算的推動措施,包含應用推動、產業發展與供需整合。在應用推動方面,須針對民眾切身相關之日常生活應用領域,推動各類雲端運算之政府應用服務,像是食品健康應用、警政交通應用、教育文化應用等等;而產業發產的部分,須推動軟硬結合,協助產業朝向雲端系統、應用系統及服務營運的高度整合雲端服務價值鏈轉型;此外,在供需整合方面,應藉由雲端開發測試平台的實證、驗證與認證三階段功能,逐步落實需求端與供給端的橫向整合。

會議中提出雲端應用的好處有很多,例如零機房維護,大量節省伺服器成本,推出新的服務、新的商業模式,延伸至兩岸及全球潛在客戶等等。在會議的最後,主席游張松教授和應邀的學者專家,均一一簡短提出對於雲端計算的看法,一致認為雲端計算除了必須落實外,仍須將之普及化、簡單化,唯有如此才能增加臺灣的競爭力,而劉龍龍主任也相信,這是可以期待的結果,並期盼透過各個領域的努力,為國家政府、社會大眾以及企業帶來更多、更大的價值,創造更美好、綠能減碳的環境。


 專題四 盤點國家戰略缺口論壇:ICT Ecosystem創新再造與產業加油

產官學三方集思廣益、省思與發想              商研博士班羅美蘭 吳宣儀


  由中華談判學會、臺大商研所及臺灣經濟研究院合辦的ICT Ecosystem創新再造與產業加油之論壇,於102615日在台大管理學院二館101室舉辦,約有百位各界人士參與此次活動,針對臺灣資通訊產業的政策方向,進行相關的演說與討論。

  論壇由前校長陳維昭教授開幕致詞,陳校長首先對於中華談判學會成立以來,幾乎每週舉辦重要議題之研討會,表示肯定。並認為此次研討會的主題「ICT Ecosystem創新再造與產業加油之論壇」,可以對一向以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體提供重要的資訊。

而台灣經濟研究院二所呂曜志副所長,也認為因為我國的經濟結構,商品貿易附加價值的增加為現今發展的重點。其說明第三平台是一種新的營運模式,具有高度的附加價值,第三平台的發展能提供高度的關聯性與多方的應用(如遠距醫療),具有快速呼應客戶需求的功能,可以作為提供台灣產業國際化的重要步驟。

  第一場論壇由台灣經濟研究院二所助理研究員王仁甫及臺大商研所博士生董建明共同說明「台灣第三平台發展的困境」。「第三平台」概念係由麥肯錫於2011年提出,麥肯錫認為ICT Ecosystem將由雲端計算、巨量資料(big data)、行動寬頻、Social Media等四個部分組成,從20132020 年,約有90%的資通訊產業將來自於第三平台,80%的競爭資源將用於強化此一時效系統。巨量資料可以帶動約全球1000億美元的產業價值,製造業的研發配置會降低50%,在美國其營收淨利會成長60%。第三平台將改變需求者的選擇,提供客製化服務,而我國也將因應此一趨勢調整相關軟硬體產業及法令。

  從中國市場上微電影及微動畫等產業的發展,可以觀察出來第三平台將促成跨業結合。第三平台可以讓這些產業在短時間的廣告效果中,達成開發消費者的使用意願的目的。這些資料與分析在醫療產業、公共服務管理、科學探索、國家安全上都能帶動大規模的價值創造。 

  在第一部分雲端運算服務上,行動化、巨量資料和體感回饋(M2M)為雲端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國自2012年起,即根據此一趨勢,分階段解決風險管理、資料保險及中小企業應用與服務導向等各項問題,至今尚有相關的基礎設施與制度需要加以調整。其次在巨量資料方面,美國、歐盟、日本及韓國都相繼投入資源挹注並推動相關應用,第三平台將成為一種新興服務內容,並帶動相關產業。

  如何將open data及巨量資料結合並應用於商業端王仁甫助理研究員以Zara為例,說明Zara2010年將巨量資料導入經營系統後,其營收成長約10%,每週可提出新的設計商品,從使用者的消費資料,分析其偏好、消費能力,提供設計師相關的資訊,作為新商品提出的基礎,對消費者提供更準確的時尚資訊,其應用還包含利用雲端分析,繼而推薦消費者配件的種類。 

  第三部分是關於行動裝置運算的興起,智慧型手機的廣泛使用帶動極大的商機,行動寬頻流量每年將有超過1.5倍數的成長幅度。臺灣因為過去發展的主軸放在WIMAX,使得台灣4G發展的速度落後先進國家約三年。在面對這一波智慧型配戴運算商機,台灣應思考如何在策略聯盟、專利技術開發及人機介面設計做好布局及因應。

最後是Social Media的部分,現今通訊的營收已經主要來自於訊息及郵件的處理,此一說明社群媒體的影響力日益重要,來自日/韓系統的LINE在海外的用戶就高達8500萬,而臺灣由台灣大哥大推出的的M+卻難以推廣,這是值得關注的議題。臺灣過去重視硬體製造代工、忽略軟體服務產業與人才的培養、使得相關應用發展過慢,加上不夠重視新興市場的情形,必須加以改變,才能使得我國服務產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得以推展。 

第二場由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前工研院院長、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針對「ICT Ecosystem之創新思維與研究機構的角色」進行主題演講。 

  史欽泰教授說明ICT Ecosystem的概念借用自商業生態系統,強調跨領域、跨產業,共同分享的概念。其主要是指由網路設備與用來傳遞內容、應用服務的平台所構成,彼此相互連結。所以 ICT Ecosystem應朝向開放式發展、跨域跨界、超越單純的技術層次,強調互通性、協同合作、永續經營、彈性並以使用者為中心。因應時代的趨勢,臺灣應該重視新興市場的崛起、人口老化、資源與環境變遷、區域經濟的形成與智慧型手機影響等現象。

  史欽泰教授指出「開放共享」ICT Ecosystem的重要概念,而未來ICT消費族群,即是所謂的C世代,C是指connected, communicating, content-centric, computerized, community-oriented, always clicking。產業的服務要能滿足C世代的需求。臺灣現在重要的挑戰在於使製造業升級與轉型、進行服務業的高值與國際化,政府部會因為缺乏資料分享、流通與加值的誘因,也缺乏軟體與系統人才。未來轉型的關鍵在於能夠進行系統整合與跨合作平台,再造科技創業環境與制度,這些包含政府制度創新、社會創新與海內外社會網路的連結。例如科學園區就是1976年政府的創新政策,這個制度創新解除管制、消除創新創礙,為臺灣帶來後來的經濟成長。產業必須能夠打破營運模式與組織僵化,管理風險而非迴避風險,破除圍牆,才有可能邁向開放。

  矽谷與史丹佛大學即為互利共生關係,研究機構可以成為ICT Ecosystem在創新的上游角色,以工研院(ITRI)為例,1979年工研院設立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1990年實施工研院籌設衍生公司辦法,以加速衍生公司創立,得以協助相關技術的擴散。至於研究機構間的合作,以工研院(ITRI)與資策會(III)兩大智庫為例,工研院(ITRI)在各技術領域深耕,而資策會(III)IT軟體與資訊服務較有經驗,兩單位藉由首長的定期討論、組成共同前瞻計畫委員進行協同合作,強化相關產業的育成與資訊服務平台,提供我國政府如i2362025產業前瞻等相關計畫。

史欽泰教授認為產業的社會網絡相當重要,這裡面包含創投、種子基金、學校實驗室、創業家、核心人才等角色,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網絡曾經相當國際化,過去跟矽谷的關係相當緊密,臺灣人相當擅長於交朋友,社會網絡影響到資金與人才的流動。然而,現今臺灣對於研究人員出國預算限制,並不利於發展產業社會網路,社會網絡的經營為必要的投資。

  下半場分別由聯發科副總暨法務長許維夫講「台灣科技業面臨的IPR挑戰」、台大電信研究所教授、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副執行長蔡志宏教授講「網路通訊發展計畫討論」,以及政大會計系教授、前商學院院長蘇瓜藤教授講「政府之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

  許副總指出,台灣的IPR挑戰有三大議題:(1) 缺少先進技術研發投入,無法累積重量級IP (2) 缺乏堅強法務團隊以應對國際法律風險;(3) 營業秘密保障不足,公司無價智慧資產輕易流失。在國外,法務單位是重要的單位,而國際間對於法律重視程度都比台灣高,台灣講「情理法」的順序,淡化了法律的重要性。許副總認為台灣缺乏對國際法律風險認識,將付出沉重代價,而普遍將法務單位視為cost center,而非風險管理partner,這是需要改善的觀念。必須認知優秀的法務團對是公司長遠經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企業法務的重要性:(1) 有堅強的企業法務陣容,對外如同一個國家有堅強的國防實力;(2) 企業法務比外部律師更了解產業特性及公司文化;(3) 企業法務為第一道防線,對內如人體免疫系統;(4) 企業法務為外部律師與企業間之溝通橋樑。

在營業秘密方面,則存在以下問題:(1)國內法律架構對營業秘密保障不足,(2) 員工與一般民眾對營業秘密認識不足;(3) 營業秘密犯罪是對科技業的慢性謀殺。

  蔡副執行長提出我國「邁向5G行動通訊與雲端網路發展之挑戰」,ICT產業佔台灣GDP比例高,2012 年我國通訊設備暨外銷零組件國內外生產產值為11,892億新台幣,較2011年衰退9.1%,主要受到我國品牌廠商智慧型手機銷售不佳所影響;2013年我國通訊設備暨外銷零組件國內外生產產值為12,371億新台幣,年成長率為4%2012年我國通訊設備暨外銷零組件國內生產產值為4,332億新台幣,國內生產比重為36.4%2013年我國通訊設備暨外銷零組件國內生產產值為4,695億新台幣,國內生產比重為37.9%。未來十年行動通訊發展趨勢將由現在的B3G轉為未來的B4G/5Gpersonal data: x10 capacity1~10G變為100~1000GDevice: x10 complexitysmart device成為smart devicesmart displaysmart sensorhome appliance的集合,

Seamless: 1/10 response time near real-timealmost real-timeinteraction with cloud services 1~5 second 變為0.1~0.5 second

  ICT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智慧行動裝置市場及其相關應用整合將持續激烈競爭,ICT產品轉為以建構完整生態系為重心,平台與應用服務扮演核心角色,第三平台以行動設備和應用為核心,以雲服務、行動寬頻網路、巨量資料分析、社交化技術為依據,建構應用服務體系與創新價值。ICT政策方向與全球發展課題有關,包含建全網路基礎設建設(有線/無線(4G)寬頻網路)、極端氣候造成環境變遷(Green ICT、防救災系統)、追求永續的區域發展(IoTSmart City)、人口老化、設會結構的改構(透過ICT解決設會課題,如健康照護、社會安全等)ICT創新應用。根據IDC資料,2013ICT十大策略性技術有全球IT成長、新興市場影響加劇、行動設備居IT支出成長的動力、行動平台的決戰、雲端應用程式的整合是最大贏家、雲端平台虛擬化、資料中心的轉移、產業解決方案的擴增、社交的成長和擴增、巨量資料繼續佔領發展領先地位。

  最後,談到台灣ICT/網通產業的危機:全球經濟全面走緩,消費力減影響需求;2012年全球ICT產值成長緩慢,普遍而言,年成長率僅2%3%總體產值規模預估達12,819億美元,僅較2011年成長2.08%;台灣國際智權支出以14%平均年成長(2001~2011),達58億美元(2011);關鍵技術開發、專利/標轉佈局仍薄弱;韓國ICT產業崛起,台灣ICT產業已全面受到威脅,近年來,韓國以集團化經營模式,幾乎稱霸ICT所有上、下游,DRAMLCDLED、智慧終端、晶片等。以OEM/ODM為主的台灣ICT產業,應該如何因應ICT產業結構劇變呢?以下幾點建議:(1) 「硬體銷售」轉變為「服務銷售」;(2) 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終端產品;(3) 獲利模式發生急遽變化,規模經濟的低成本已是基本門檻,未來廠商將以Lock-in策略和市場速度取勝;(4) 面對產業鏈結構的轉變,下游終端品牌廠(如聯想與Apple)逐漸取代上游(如惠普與諾基亞)(5) 雲端運算引領更激烈的產業競爭;(6) 低價產品的競爭與新興市場需求的崛起;(7) 創新與研發需進一步加強建構完整的應用服務生態系統;(8) 加速產品開發速度與創新性:創新+專利佈局(+參與國際標準制訂產品化à創造價值(品牌)

  蘇教授在講授政府的角色與功能之前,要我們先思考以下的幾個問題:什麼是政府?什麼是民主的政府?一個民主的政府做些什麼?過去十五年來,我國的民主政府做了哪些事?未來的十五年,我們人民與政府又該做些什麼?政府是an organization exerting centralized control over a community (i.e., over a state),一個民主的政府,應該是a form of organization “of the people”(民有)by the people”(民治) for the people”(民享)。蘇教授以進日的一析新聞事件,剖析政府處理與回應的效能。政府應該重新思考「治理」(governance)的概念,並且重新設計legal system與政府組織,以align with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he people。在民享的部分,

政府應該舉辦全國性的非政府組織論壇,以consolidate constituentssolicit opinionsform consensus for directions to be followed and initiatives to be taken;重新direct大專院校的生產力並強化它在商業創造與經濟成長的角色,例如創造university-VC創業合夥;重新設計勞動與環境法和工作環境以讓未來世代的數量與品質都能永續發展。我國現在政府所面臨到的問題,來自四面八方,若沒有辦法整體性有全面的思考,並且以永續經營的理念來審思問題,那一切將會很困難!

  這一場盤點國家戰略缺口論壇,透過產官學三方專家學者的腦力激盪、集思廣益,將提供政府與企業對於未來台灣經濟、科技通訊產業一個新的省思與發想。


 專題五 職涯講座系列--全球產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

智能地球的推手(Enabling an Intelligent Planet)        系學會CP部 蔡豐謙


4月23日星期二這一場的職涯講座,本系系學會很高興能夠邀請到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的研華科技,精彩介紹研華科技的沿革以及智能地球的推手(Enabling an Intelligent Planet)的高遠願景。高階主管們並為同學們分享在職涯規劃中,十分重要的履歷撰寫及面試的技巧等,同學們個個獲益匪淺!

講座的開始,首先由商研所的優秀校友李昱弘學長,為研華科技做簡單的介紹。研華科技是世界「產業電腦」的龍頭廠商,(之所以將以前大家習慣講的「工業電腦(Industrial PC, IPC) 」,改以「產業電腦」稱呼,是由於「工業電腦」已不再只用在工業,而是可以應用在各種產業),由劉克振先生於1983年創立,今年已是成立的30周年,全球共有約6000名員工,且在20個國家、91個城市皆有據點。

除此之外,研華科技無論在台灣或是世界,其表現都相當亮眼:在台灣,研華是科技百強第11名,為純粹B2B企業的第一名;研華科技於其產業電腦領域的市占率目前已經超過全球四分之一,遙遙領先第二與第三名的競爭廠家差距甚大。

另外,研華科技的公司願景為成為「智能地球的推手(Enabling an Intelligent Planet)」,並以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及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為發展主軸。物聯網強調的是物物相連的概念,學長以洗衣機為例,如將一台洗衣機設計為可以自動感測衣服質料、顏色等特性,再決定洗衣服的方式,即可讓衣服和洗衣機產生關聯;在雲端運算的部分,則是強調公有雲及私有雲的結合,目前大家常使用的Gmail、Dropbox即是顯著的例子。

昱弘學長在最後也介紹了一些研華科技的智能生活應用,包括中山醫學大學的診間看診系統、櫃檯服務系統及智能照護系統、101樓層介紹的電子看板、鼎泰豐的叫號系統、台北市政府智慧公車亭的電子看板等等,處處都可以見到研華的智能生活實用案例。

在昱弘學長為大家做研華的公司介紹後,接著則由人資部門的陳文馨小姐為同學介紹研華的產學合作計畫。首先是Elite 100 Program──即針對三年以下工作經驗的社會新鮮人之培訓計畫,篩選方式是依據職缺分組進行團體面試,培訓計畫中除了包含一對多的課程外,還有邀請教授來帶的Case Study、Study Room等等,此計畫每年舉行四次,下次的時間是在5/15,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把握機會。此外,研華也有提供暑期專案實習計畫,此計畫每年都吸引多人報名,目前正開放報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前往其實習計畫的網站http://www.advantech.tw/Intern/Default.aspx了解。除了上述計畫外,研華產學合作的計畫還包括Tic100、ATCC、Focus Lab實驗室贊助、Case Study贊助中文個案撰寫等等。

接下來終於到了重頭戲,由研華人力資源處資深經理陳佩芳小姐,為大家講解履歷寫作以及面試的技巧。

佩芳經理首先強調的是找工作前應有的心態及準備。第一步是自我盤點,要清楚自己的優勢及需補強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興趣。所謂興趣包含自己喜歡哪種產業、是B2B還是B2C的企業等等,經理建議,如果還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可以嘗試多方接觸,探索各個產業,否則如果從事非自己熱情所在的工作,是相當痛苦的。接著,是必須對自己所應徵的公司之產業進行了解;最後,則是要有短程規劃,例如會先就業、還是先念研究所,這部分其實是面試常問的問題,必須事先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並在面試時給予清楚的答案。

在履歷寫作技巧的部分,佩芳經理強調五個重點。首先是段落分明,且最好控制在三到四段;二是重點陳述,不要太長;三是展現個人特質及企圖心,藉由自己的經歷,說明自己在團隊中扮演什麼角色、而這個團隊因你而有什麼不同等等;四是對應徵公司及植物事前了解或研究,至少需上公司的網站了解他在做些什麼,如果能了解其競爭者會更好;五是對未來工作或升學規畫及期許,由於通常公司會投資半年到一年以上的培訓,使工作上手,所以若面試時表示計畫一年後要出國念書、離開公司等等,通常不會被錄取。最後,經理還強調,履歷一定要附照片(可加深公司對你的印象)、中文姓名、應徵職務及自傳(對於工作經驗不夠豐富的學生而言,自傳是相當重要的,而自傳的邏輯性也將是公司看重的部分),且須將自己的作品、中英文履歷、自傳等等結合成一個檔案。

佩芳經理也針對同學可能會有的疑惑做分享。首先,經理指出,在課外活動或社團的部分,企業通常是看參加動機、社團性質、是否擔任幹部及收穫、心得或成長等,但其實都是在看人格特質、是否夠積極、是否有自我意見及想法等等。    

在打工經驗的部分,企業看的則是打工動機、如何獲得打工機會以及打工收穫等等,如果能所學相關則更為加分,但其實公司要看的還是人格特質,例如是否具有溝通技巧、碰到困難時如何解決等等。在課業表現的部分,企業看的則是(如有雙主修)雙主修的動機、成績強項、成績的穩定性等,陳經理認為,名列前茅不代表具有絕對的優勢,因為這頂多能表現出你對學業的負責,但重點在於你是否具備工作或與人相處的能力。最後,企業在初步過濾履歷時會看重的部分,則是最高教育程度與工作經驗、是否有明確的成功紀錄、更換工作成功紀錄(剛畢業的同學轉換工作可能較為頻繁,但之後須趨於穩定,約三至五年)、強力推薦等等。

針對面試技巧,陳經理給予幾項建議,大致內容如下:首先是提早十分鐘到,讓自己熟悉環境、緩和緊張的情緒,也給對方良好的印象;再來是服裝儀容得體;誠懇、開心應對、克服緊張也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不會就直接說自己不知道,不要硬講;說話需有條理、邏輯、內容,把握介紹自己的機會;面對問題不閃躲,誠實回答;展現人格特質、企圖心、熱誠;找家人、朋友、師長事前演練等等。

在講座的最後,由李昱弘學長為大家做經驗分享。學長建議大家要懂得怎麼分配自己擁有的資源,而學生最大的資產即是時間:他鼓勵大家出國,因為走出去才知道外國學生和自己有什麼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國家,可以看到不同生態;他也建議要把時間投注在可以為履歷加分的地方,最好的情況是,不只在現在立即可有投資報酬,在未來也能提供投資報酬、達到乘數效果的事情,以他自己為例,他在大學期間修了德語學程,不僅讓自己多了一個語言能力,更可向上加乘讓自己獲得出國交換的經驗。最後,學長鼓勵大家不斷嘗試,因為唯有不斷嘗試才可以知道自己的潛能與極限在哪裡。

這一次研華科技的職涯講座,分享內容相當精采、豐富,相信能為未來無論是應徵實習、或是正職工作的同學們,提供相當大且正面的影響和幫助。再次感謝研華科技的贊助與對本系所同學們的勉勵。


 


 


 


 


 


 


 


 


 專題 企業參訪--寶僑家品P&G配銷中心

百聞不如一見的豐富收獲                     工管三 蔡健一


  五月二日下午在蔣明晃教授和系學會CP部的帶領下,一行人搭車前往寶僑家品P&G位於桃園縣大園鄉的配銷中心。甫一踏入廠區,意外發現座落在大門口左近的行政大樓上方竟鑲嵌「香港商利豐物流公司」數個金色大字!透過配銷業務經理Vincent的介紹,我們才知道原來寶僑和利豐的關係是屬於「第三方物流」,亦即寶僑將配送業務委託給具物流專業的利豐,以求集中企業資源於自身的主業。寶僑家品在台灣的商品需求全數由國外供應;而位於大園配銷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將這些進口品做進一步的加工,例如貼上促銷貼紙、產品搭售等,以配合台灣市場的行銷需求還有地域性差異。

在會議室聆聽Vincent、Paul(該廠區經理)和Liam(行銷業務總代表)的分享頗感獲益良多。首先,可以明顯看出寶僑的員工升遷制度很注重員工的競爭力還有技能,而非以年資評價。舉例來說,整個廠區的leader是年約三十五歲的Liam,而非從二十五年前就從安管部門開始打拼的Paul;員工的職涯價值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爭取,有才幹的年輕人一樣有機會成為領導者-這樣的職涯制度,自然可以吸引有活力、有競爭力的人才。而提到廠址選擇的考量因素,除了地價相對便宜之外,我們透過大園鄉的地圖可以看出寶僑的配銷中心距離台北港甚近,且緊鄰桃園國際機場、高速高路,交通便利;頂好超市及屈臣氏藥妝也紛紛將物流倉庫設在大園鄉,使該區域具有聚集經濟的優勢。

寶僑自詡配銷中心擁有多種高科技設備和自動化功能,例如在會議室提及的倉儲管理系統(WMS)。除了有線和無線的即時資訊傳輸,他們也正積極引進「語音引導系統」提高諸如檢貨等作業流程的效率和精確度。

  之後大家分成三個小組,由三個主管分別帶領參觀配銷中心內部。一進配銷中心就看到數個大型進貨碼頭,碼頭上方配有大型出風口,且貨車後方出貨口和碼頭緊密貼合,可避免貨車從碼頭進貨時飛入塵埃或走入蟲鳥。站在碼頭前的檢貨區,帶領我們的Vincent說出他們的存貨管理目標是cross-docking,希望檢貨區能保持淨空,亦即每批量商品檢貨至出貨的時間縮短,讓出貨流程沒有阻礙;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端賴資訊流和物流的高度配合。行經數十公尺高的儲貨架,頗有壓迫感,架上堆滿了熟悉的商品如知名尿布品牌等,皆以棧板為單位,貨上標有貨號和檢號;而在儲貨架的最下方堆放散貨,以符合客戶特定數量的需求,不必再大費周章地從貨架上搬一整個棧板下來拆解。

我們當天相當幸運,恰好碰上他們銷毀即期品的時候。詢問後得知寶僑對即期品的認定為距離到期日六個月,只見一個個單位包裝可能高達四五千元的專櫃化妝品成了怪手下的亡魂,頗感惋惜-如果把它們放到專櫃作為試用品應可減少資源的浪費,主管們以維持商品的高品質和公司商譽回答我的疑問。從配銷中心的存貨管理,我們可以看出寶僑對品質的堅持。

 

接著我們來到位於廠區角落的包裝區。看著裡面身穿白衣的包裝人員和小型包裝用器械,以及在他們前方流動的商品,宛若一個小型工廠,需要引入排程的最佳化等。Vincent笑著說當初根本沒有想到配銷中心管理起來有這麼多學問,以為配銷中心只像是倉庫一樣沒什麼特別,殊不知其中牽涉諸多構面,全沒當初想像那麼容易。

誠如Vincent所說,整個企業參訪的行程結束之後,也讓我對配銷中心有截然不同的認識。在學校課程(如供應鏈管理、作業管理分析),配銷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早已是教授們時常掛在嘴邊的名詞-我們都知道配銷中心 具有aggregate成較大批量的功能性據點,由總公司匯集訂單的資訊流,再指派各個配銷中心完成各項配送任務,達到節約運輸成本的目標。

但若沒有來寶僑的配銷中心參觀,我就不會知道實際運作還可以加入進一步貼標加工或產品搭售,不會知道cross-docking和棧板管理在實務上的重要性,更不會知道配銷中心原來與存貨管理如此習習相關。老實說,我認為寶僑的配銷業務發展並不出色,從寶僑僅派駐七到八位的員工到該配銷中心,且只有一位負責打理所有物流相關業務的配銷業務經理(即Vincent)可見其端倪;但是一個公司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寶僑的策略即是集中企業資源於主業。

最後謝謝蔣明晃教授、系學會CP部和寶僑家品,為我們安排這個百聞不如一見、讓人收穫豐富的企業參訪。



 專題七 活動照片 :2013畢業典禮、課程說明會


2013畢業典禮-商學研究所

2013畢業典禮-工管系企業管理組

2013畢業典禮-工管系科技管理組

20130613課程說明會-朱文儀主任

20130613課程說明會-陳鴻基教授


20130613課程說明會-陳文華教授


20130613課程說明會-陳家聲教授


20130613課程說明會-郭佳瑋教授


20130613課程說明會-練乃華教授

 



 專題八 重要活動預告 


全國管理之鑰暑期活動時間:7/8~11

  ∼祝福大家 清涼暑一夏 闔家快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