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暨商學研究所電子報


發行人:郭佳瑋主任暨所長

編輯:王惠芳、黃宏霖

2020第2期 發行日期: 2020/03/30


本  期  索  引


回到電子報目錄

工管系暨商研所榮譽榜

商研所PHD BBL專題:Triads in Supply Networks供應的三角結構

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余峻瑜老師與柯冠州老師分享「The role of caregivers i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 – Perspective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Behavior」

商研所PHD BBL:The Electric Vehicle Touring problem電動車旅行的問題

商研所PHD BBL:Design of long-term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 to encourage healthy habit以清晰邏輯,生活化例子開拓視野

亞洲錦標賽公開水域榮獲一銀一銅,為校爭光!

工管60周年慶創意影片榮獲第二名~由衷的感動&對嶄新際遇的期待

芬蘭交換心得分享~最幸福的國度 : 孤獨的北歐之境

重要活動照片:各組學術演講BBL、高中宣傳列車、 系所各項活動等

活動預告

 

防疫優先 & 健康平安!         

**6/5()工管系暨商研所畢典@B1正大廳**

**6/6()台大畢業典禮@台大新體小巨蛋**


編者按: 2020第2期電子報能順利出刊,要非常感謝張詠勛、毛詩沅、卓承齊、秦 屹、張定澤、張資培、黃宏霖助教鼎力協助,成就本期精彩豐富的報導,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工管系暨商研所榮譽榜




 專題

商研所PHD BBL專題:Triads in Supply Networks

供應的三角結構

商研所博士生 張詠勛


非常榮幸於202013日邀請到Dr. Thomas Choi, Professor,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U.S.A.蒞臨台大商學研究所演講。老師以「Triads in Supply Networks (供應的三角結構)」為題來向我們進行精采的演講,演講過程相當精采,教授利用問答的方式啟發我們思考,用幽默有趣的例子讓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理解概念,整場演講絕無冷場,讓我獲益良多。

一) Dyads (二維連結):

以前的研究在探討供應商與購買者時常只考慮到一層關係,像是單純的購買者與他直接對口的供應商,但現實中若發生問題時,要解決時必須要考慮到三方關係,像是供應商的供應商,買家第二供應商等,這些角色往往會發揮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若不考慮這些角色,在找尋問題的原因時往往都是在刻舟求劍,難以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去加以解決。

二) Triads (三方關係)

教授舉了需多例子像是在不同的情境中,怎樣的互動關係可以讓供應商與買者間的三方關係達到平衡與制衡,以及當什麼時候互動關係會導致關係失衡,而三方關係有很多種像是買方-供應商-供應商、買方-供應商-買方、買方-服務供應商-顧客等關係,教授展現了他以往的研究,用許多的案例,像是googleTSMCLG等例子讓我們了解在不同的關係中每家公司所擔任的角色,以及為什麼這關係可以穩定存在,教授利用這些實務例子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讓我們更加理解三方關係的存在與意義。

最後教授讓我們問一些自己的研究問題,並與我們討論一些實務的例子,並鼓勵我們要堅持不懈,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努力不懈,最後一定可以有所收穫,整場演講邏輯清晰、教授用許多的例子來讓我們更加理解教授在這些年做的許多研究,讓我們收穫良多,更啟發我們對未來的學術研究與省思人生。



 專題

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余峻瑜老師與柯冠州老師分享

「The role of caregivers i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 – Perspective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Behavior」

商學研究所碩士生 毛詩沅


臺大管理學院舉辦的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很榮幸邀請到工管系的余峻瑜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他與柯冠州教授合作研究的「The role of caregivers i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 – Perspective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Behavior」。此次研究延續去年所做的關於遠距照護的研究,進一步觀察接受遠距照護的高血壓患者,在使用血壓量測儀器過程中,不同的行為模式與血壓控制之間的相關性。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血壓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標。從行為上看,量血壓可以幫助查看身體狀況。從動機上看,動機理論(Motivation Theory)將動機分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一般而言,健康管理被視為由外在動機推動,如個管師督促量測血壓。然而,在測量血壓時,動機理論會產生兩種矛盾的預測,一方面是認為量測血壓會增加管理健康的動機,病人量測後可以立即看到血壓測量值,有助於提高其長期目標持久性,若發現血壓有所下降,亦有助於提高其量測動機;另一方面則是認為量測血壓會降低管理健康的動機,通常量測血壓被視為是一項被迫的工作,病人會覺得自己是因為生病所以才要測量血壓,造成心態上的負擔,且若發現血壓範圍始終不正常,病人會更不願意量血壓。根據目標漸進理論(Goal-gradient Theory),推測病人在使用血壓機時,如果發現自己血壓得到控制,會傾向於頻繁量測血壓。

該研究的資料來源為家中有血壓機的病人,資料紀錄他們量測時血壓的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以下簡稱SBP)、血壓的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以下簡稱DBP)以及血壓的脈搏壓(Pulse rate,以下簡稱PR)。原則上,希望病人一天至少測量一次,將測量值回傳給醫院。每一位病人都有一位個管師,若發現病人兩天以上未測量或出現異常量測值,個管師會致電提醒病人。研究共收集接受遠距照護超過148天的2890名病人資料。從初步分析來看,在使用遠距照護的兩個月中,全體病人的平均SBP並沒有統計上的顯著性,即沒有顯著的改變。究其原因,是因為資料中並非所有使用遠距照護的病人為高血壓患者。因此從中篩選出高血壓患者共475人,只研究這群人開始使用遠距照護後、頭十七天的變化:將前三天的平均數視為基準值(Baseline),第四天到第十天視為第一週的資料,第十一天到第十七天視為第二週的資料,使用成對t檢定(Paired t-tests)來研究這十七天內的血壓變化,主要觀察血壓平均SBP和最大SBP值的變化。從所有高血壓患者這十七天的資料分析發現,病人的血壓都有顯著的下降。

因為病人量測血壓的行為不同,有些病人會每天定時進行量測,而有些病人則會忘記量測,因此研究根據病人的量測行為提出三個分類指標,來將病人進行分類:兩週內的平均量測頻率(Total number of data sets/17 days)、實際量測天數的平均量測頻率(Total number of data sets/Total number of days with data)以及量測天數比率(Total number of days with data/17 days),用中位數與第一及第三四分位數來區分频率的高低,再針對分類的病人做進一步分析。研究發現,從量測頻率來看,高與低的兩組病人的平均SBP並無顯著差異,但最大SBP值有顯著差異,說明量測頻率高的病人的最大SBP值顯著比頻率低的病人高。單獨觀察頻率高與頻率低的病人的資料,發現高血壓患者,無論測量頻率高低,其血壓都在不斷改善。有趣的是,量測天數比率呈現出不一樣的結果,研究發現兩週後,量測頻率高的患者的平均SBP和最大SBP值才有顯著下降。

除了上述三種指標外,研究還分析了量測時間(Measurement time),觀察量測時間點是否會對血壓量測結果產生差異。將高血壓病人分成主要早上量測和主要下午量測兩類,分析發現這兩類病人的平均SBP和最大SBP值皆無顯著差異,說明量測時間點與血壓變化控制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余教授並說明,後續的研究會做更細部切分,進一步去瞭解遠距照護服務個管師可以如何透過與病人互動溝通的行為面設計或介入,來提高病人內外在動機等其他議題。

感謝余教授精彩的演講,也感謝管院其他領域老師針對此研究的熱烈討論與想法分享,相信通過跨領域知識的探討,會激盪出更多元的想法,並開拓出新的研究方向。

(轉載自管院院訊第52)



 專題

商研所PHD BBL:The Electric Vehicle Touring problem

電動車旅行的問題

商研所博士生 張詠勛


非常榮幸邀請到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廖崇碩教授蒞臨台大商學研究所演講。廖老師以「The Electric Vehicle Touring problem電動車旅行的問題」這一篇學術研究論文向我們做了精采的演講,老師幽默詼諧的生動講說,讓人收穫豐富!

一) 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電動車在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要,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國家為了減低碳排放量,紛紛鼓勵民眾使用大眾工具與電動車,許多城市也提供租借電動車以供旅客旅行的服務,像是台北市的WeMo機車,嘉義市的E-moving等,但利用電動車來做城市旅行的代步工具,可能會產生許多問題,比如如何充電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而本次演講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刻的探討。

二) Battery-swap system by battery place(電池交換站):以前的電動車靠充電的方式,將電動車開進充電站或車庫,把電源連接進行充電,通常這種方式需要大量的等待時間。而現在開始流行一種交換電池的方式,就像gogoro一樣,租借者只要找到電池交換站,將沒電的電池與交換站裡充好電的電池交換便能馬上繼續上路,這樣可以省下相當多的時間,然而在一趟固定的行程中,到底多遠應該設一個充電站或電池交換站呢?廖老師細心的講解模型設計理念與如何去解決問題,過程相當精彩活潑,印象深刻!

而廖老師也鼓勵我們要努力學習,在台大有許多頂尖的教師與資源,遇到問題可以多多去尋找這些資源以解決問題,廖老師的演講以最適化的距離為演講主題,講解了如何解決固定路程與不固定起始點的最適化解決方法,也讓我們學習要如何將學到的理論實際運用在研究中,整場演講老師以很輕鬆的生活例子與嚴謹的研究方法,讓我學習到專業的學術演講可以有許多不同面向的表達,滿載而歸!



 專題

商研所PHD BBL:Design of long-term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 to encourage healthy habit

以清晰邏輯,生活化例子開拓視野

商研所博士生張詠勛


非常感謝本所楊曙榮教授邀請廖振男老師分享精彩的演說,廖老師的演講題目是:Design of long-term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 to encourage healthy habit設計長期有條件現金移轉計劃以鼓勵健康習慣 。這是一個相當有趣且與生活很相關的議題,老師仔細講解模型的設計邏輯並用許多相當生活化的例子舉例,讓我受用無窮,獲益良多。

一)  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

非傳染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在西元2012年有三千八百萬人死於非傳染性疾病,預計到西元2030年會累積到五千二百萬人傷亡。然而,非傳染性疾病並非無法預防,只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像是吃得健康和多運動,就可以大幅下降得到非傳染性疾病的機率。既然可以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大家為什麼不做趕快開始健康的生活方式呢?老師用減肥永遠都是明天的事情來舉例並解釋,讓我非常感同身受、非常有共鳴,也讓我對這個議題產生極大的興趣。

 

二)  條件式現金回饋計畫(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

老師以經濟學的折現率模型來討論這個議題,讓我們理解獎勵與成本會因為隨著時間的拉長,而讓此時此刻的感受越來越小,因此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家都說明天再來減肥,而明天又說後天再來減肥,因為隨著時間的推遲,成本折現回來會越來越小,於是為了促進大家產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設計一個現金回饋機制來降低當下的成本,幫助使用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利用模型計算出如果在長期規劃下,其給使用者的最適回饋價格為多少,並用此模型來告訴政府或企業應該如何實施條件式的現金回饋計畫,可以讓全體人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  結論

非傳染性疾病會隨著時代的演進成為越來越嚴肅與重要的議題,隨著研究的持續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研究出非傳染性疾病高風險族群的特徵,新的檢驗方法也會提供更快與更準確的篩檢方式,而人類行為的演變也是在設計相關的條件式現金回饋計畫應該注意的事項,在考慮這些條件下,政府與企業也要積極地設定回饋機制讓人民與員工都可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最後,廖老師勉勵大家,在未來的博士與學術生活中,會碰到一些瓶頸與困難,但要時常思考自己要什麼,並努力往目標邁進,在往後的人生中才可以不停向前。整場演講精彩萬分,廖老師以清晰的邏輯,簡易與生活化的例子開拓我們的視野,啟發心智,讓我們在學術研究道路上走的更踏實與安穩!



 專題

亞洲錦標賽公開水域榮獲一銀一銅,為校爭光!

驚喜超越自我極限,圓滿科威特之旅

工管系 三年級 卓承齊


何謂公開水域—                                  

亞洲錦標賽的公開水域為游泳的項目之一,是指在開放的水域進行比賽,例如湖泊、海….等等,公開水域的項目分為5公里及10公里,而10公里的項目也是奧運的正式項目之一。

亞洲錦標賽,是所有單項運動項目僅次於世界錦標賽規模的賽事,2019年亞洲錦標賽在科威特舉辦,歷經22小時的搭機和轉機終於抵達科威特的機場,抵達當地時間凌晨4點,回到飯店稍作休息後中午就開始到比賽會場適應比賽環境了,5月的波斯灣水溫適中,大約在25~26度之間,但由於季風和潮汐的關係海浪有點大,因此也增加了比賽的困難度。

比賽前的準備--

在準備比賽的這兩天當中,科威特駐台大使與秘書提供了許多飲食及接送方面的幫助,使得我們能更快地進入比賽狀態,也更加適應當地的環境狀態。經過兩天的調整及準備,終於來到了第一天的項目「5公里賽事」,這次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兩位日本選手以及上屆金牌的哈薩克選手,由於當地的氣溫是屬於乾熱的氣候,因此賽前必須先補充足水分及電解質,以免在比賽中遭遇脫水的情況。

激烈比賽的訣竅--       

上午11點開始比賽,本次的比賽路線是一圈一公里,總共要繞5圈,比賽一開始,每位選手都卯足全力擠在領先集團中,互相跟著對方的水流在前進,就與騎車跟在對方後面騎一樣,這樣就會比較輕鬆也比較省力,而此時的我還落在領先集團的後方,因為大家都擠在前面難免會有碰撞發生,而只要是水下的碰撞裁判沒看到的話就不構成犯規,而我的體型比較嬌小,所以一下水絕對不能跟其他選手硬碰硬,在游完2公里後,大家排的位子逐漸穩定下來後,我才逐漸慢慢的往前面的位子游去,到了第三圈結束,此時我已排在第四位,離第一名只有3公尺,這時排在前四名的選手就與賽前預估的一樣,而第五名與我們的落差就有20公尺遠了,這就代表我們這四位選手當中有一位選手會沒辦法站在頒獎台,因此剩下最後1500公尺,我們四個選手都在互相觀望對方並且保留體力準備最後衝刺。

脫穎而出的關鍵--

最後,進終點線,哈薩克選手奪得第一名,而其中一位日本選手與我同時進終點線,而我在最後與第一名差1.3秒與第二名差0.3秒的秒數奪得第三名,雖然微秒之差就能奪得金牌有點可惜,但還是必須調整好狀態,準備隔天10公里的重要賽事。

奧運項目之一10公里--

經過一天的調整之後,10公里的項目開始了,在比賽前20分鐘,風浪大到延後比賽1小時,,但風浪依然沒有好轉,因此大家只能硬著頭皮跳下水,開始比賽了。

比賽開始,這次要繞10圈,體力的分配更加重要,但是此次的海浪剛好都是逆浪,因此游起來更為吃力,以往的比賽大約花2小時就能結束,這次竟然游了3小時,在比賽的過程中,日本選手因為受不了風浪太大,紛紛在第6圈時放棄,看著其他選手一個接著一個陸續棄賽,我也只能咬緊牙關撐完最後的3公里了,這時,我的排名在第3位,與第一名已經差了3分鐘的時間了,與第二名也有30秒之差,而此時自己的體力也所剩不多,只能靠著最後的一丁點力氣努力追上第二名的選手,

最後一里路--

最後1公里了,此時的我已經看到第二名就差5公尺的距離了,此時也慢慢地接近終點線,最後的300公尺、200公尺、100公尺,最後衝刺階段,我順利地超越過第二名的選手拿下銀牌,雖然與第一名的差距有5分鐘之遠,但在這艱難險峻的比賽環境下,順利完賽,就已經是最好的表現了! 而賽後整個身體也瀕臨虛脫狀態,但也因此又更進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極限,休息過後,從等待頒獎,到站上頒獎台領獎的那一刻,驚喜發現自己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真的很慶幸自己能於亞洲錦標賽為台大、為台灣奪得一銀一銅的榮譽,歡喜如願地圓滿此次的科威特之旅。



 專題

工管60周年慶創意影片競賽榮獲第二名

由衷的感動&對嶄新際遇的期待……

工管系 三年級 秦 屹


參賽緣起--                                      

我是工商管理學系三年級的秦屹,進入工管系這個大家庭的三年裡,我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知識,也在這溫馨的系裡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如今工管系邁向60周年,身為系上的一份子我也是由衷的感動,想為這個難得的時刻貢獻一己之力,也所幸系上舉辦了工管60周年慶創意影片競賽,讓我得以發揮自己多年來學習攝影、剪輯的技能,為這場盛宴增添一些光彩。

學習之路--

參加比賽固然簡單,但要拍攝出一部他人滿意的作品卻不是一蹴可就的,回想起當初第一次接觸拍攝影片是在初中時的表演藝術課,老師要求全班必須分組交出一部短片,當時什麼都不會的我,不知哪來的勇氣接下了最具挑戰性的剪接工作,幸運的是,當時那部作品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從此開啟了我對影片拍攝的興趣和執著,隨著成長過程中接觸更多的影片作業和活動,我的剪接技術逐間提升,卻也發現一部好的影片不僅僅是靠剪接,從前期劇本的撰寫、分鏡的編排,到中期對攝影的美感、現場的收音,以及後期的配樂,這些元素缺一不可,因此在進入大學後,我毅然決然學習攝影,感受生活中所存在的美,嘗試讓自己的作品有更豐富的層次。也因為攝影和短片拍攝的技能,我擔任了許多活動的攝影長、行銷宣傳等,進一步提升我的拍攝經驗,過程中也結識很多興趣相投的好友,對於這條拍攝之路,我感動頗深,它引領著我走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在繁忙而嘈雜的生活中找到一片靜謐。 

拍攝過程--

拍攝60周年短片最大挑戰便是劇本的設計,由於短片最終會在校友的餐會上播放,最重要的便是建立與校友們之間的連結,然而校友的年齡從23歲剛畢業到70多歲的老學長,喜好、經驗乃至對工管系的印象差異甚鉅,於是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劇本的構思上,最終採用以校友重返校園,回憶起校園點滴的應景劇情,希望能打動觀眾的心。在開始拍攝的過程大致上都很順利,唯獨當時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我和另一位演員張定澤穿著薄薄的西裝,在風大的管院草皮前拍攝許久,我們邊拍邊發抖才將那一小段拍完,如今想起來也是相當地有趣。最終在剪接上難免有遇到一些當初拍攝不順的問題,但最終也透過反覆的嘗試而獲的解決,將完整工管回憶送出參賽。 

獲獎喜悅--

由於工管60影片競賽最終得獎是透過fb網路投票,在開票截止日前,我感到相當緊張,不時會看現在票數到達多少,自己排名第幾,最終雖然沒能拿下第一,但一路下來也成功獲得第二名的名次,讓我感到相當地開心,為此我必須感謝我就讀北藝大的妹妹幫我們畫了精美的分鏡圖讓我們順利通過初選,也感謝擔任影片主角的張定澤同學,他每次都認真參與拍攝,從不抱怨,才能讓影片順利地完成拍攝,而當時上台獲獎,看著台下學長姐們仔細看著我的影片時,我內心的感動油然而生,雖然在未來的路上,拍攝影片並非我的職業,但我將繼續加強我的拍攝能力,為的不是榮譽,只是一分對興趣的熱血和對嶄新際遇的期待。



 專題

芬蘭交換心得分享~

最幸福的國度 : 孤獨的北歐之境

工管系 張定澤


芬蘭,已經連續兩年蟬聯聯合國最幸福國度的第一名,是什麼原因讓這個聖誕老公公的故鄉穩坐龍頭寶座?出國交換前,我問了自己,在芬蘭的人們真的快樂嗎?我在那裡會快樂嗎?

出國交換是我目前為止,不一定最棒,但肯定是最不後悔的決定。我非常推薦在二十出頭來歲來一趟長期的異地體驗,絕對會增加一個人的視野。在芬蘭生活的八十天,從剛開始的人生地不熟、慢慢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到與室友一起經營公寓、和世界各國的交換生打成一片,對我來說每一天都像是一個新生的寶寶一樣,接受來自生活與文化上的衝擊。到了芬蘭後,我也體驗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料理三餐,因為芬蘭的外食的消費很高;第一次起床望向窗外發現世界已經雪白紛飛;第一次跟外國交換生大聊種族差異的話題還有各自的感情;第一次跟報告組員毫不避諱地交換意見;第一次踩上滑雪板,衝上六公尺的跳台;第一次泡七十度的芬蘭浴,再跳進零下十度的湖裡,這些第一次都成為我往後回憶中的「那一次」。

交換認識到最深的課題就是我自己。我發現其實芬蘭的自殺率高得嚇人,政府甚至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調查,工程長達十年,分為研究、實施、評估三個階段。調查中發現有一半的芬蘭人是不愉快的,甚至患有精神上的疾病,尤其是憂鬱症。現在想想也是合情合理,十一月到二月的漫漫長冬,太陽上午十一點升起,下午兩點半左右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室外的凜冽的空氣與強風像是猛獸一般發出低沉的怒吼,叫人一步也不敢離開家門,久了肯定會悶出病來,畢竟人也是群居動物。一位芬蘭好朋友跟我說,要論生活各項指標的滿意程度,例如教育、工作平衡、高社會福利,讓當然他們位在世界的頂端就是報告中所敘述的情況;但要論對生活感到正向的情緒感染,那芬蘭人的對酒精依賴的程度與抑鬱情懷會讓你大吃一驚。在與他的對談中,我發現他的眼神閃爍著淚光,在他的綠眼珠底下,如同極光緩緩的流動。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我理解到很多芬蘭人花了很多時間與自己相處、透過不斷的溝通、反駁自己、贊同自己,不斷發覺自己身處內心的感受。在餐廳、在戲院、在公園的長板凳上,都是很多孤獨的身影,但他們並不感到孤單,因為他們懂得與自己內心一百種不同的面相互動,不管是喜、是怒、是哀、是苦、是樂,都能帶來情緒的滿足。

交換後的失落是必然的。在國外生活除了所有事都要自己來解決、克服、學習 獨當一面。我很慶幸自己當初毅然決然地要來交換,沒有一絲猶豫。我想最重要的是在這段期間,更加認識自己到底是誰、我到底想要什麼。有非常多的時間可以和自己對話、和自己相處、和自己聊天。責備自己、愛護自己、同情自己、鄙視自己…….等。在赫爾辛基的這段日子,我很享受孤獨的時候,我很快樂,卻也時不時感到寂寞,畢竟人都是如此,沒有永遠的快樂、沒有永遠的悲傷。起起伏伏、高潮低潮不斷的來回平衡。芬蘭的智者有句名言可以總結 : Happiness is a place between too much and too little. 最後我想說,當我回頭來看這段時光,不因為結束而感到悲慟,而為曾經發生過感到狂喜!

 



 專題 重要活動照片

20200313中山女高-朱文儀老師

20200313中山女高-朱文儀老師

   
20200306 PHD BBL: Prof. Ying-Ju Chen演講

20200109 PHD BBL: Prof. Bernstein演講

   
20200109 PHD BBL: Prof. Bernstein演講

20200109 PHD BBL: Prof. Bernstein演講

   

 專題 活動預告 


防疫優先 & 健康平安!         

**6/5()工管系暨商研所畢典@B1正大廳**

**6/6()台大畢業典禮@台大新體小巨蛋**